打卡新一批文保單位 黃天蕩:光陰里的文化往事 |
時間:2020-03-30 20:31:13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在這春暖花開之時,還記得去年常州市公布的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嗎?我們生活連線欄目組繼續(xù)邀您一起去打卡一些比較有故事的文保單位。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鄭陸鎮(zhèn)黃天蕩村的北夏墅中學舊址和許式舊宅,在古跡中探尋這處老村的文學氣息。 鄭陸鎮(zhèn)黃天蕩村民
程煥平:黑板當時是木頭的 但是解放以后 就把水泥泥上去的 原來是木頭做的掛在上面的
這棟兩層樓高的建筑就是原來的北夏墅初級中學,從1946年的春季開始修葺,到1947年9月份正式招生開學,雖然只花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但其中的困難卻是現(xiàn)在所無法想象的。 鄭陸鎮(zhèn)黃天蕩村民
陳煥平:我們學校當時建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資金問題 創(chuàng)辦這個學校是由8個人創(chuàng)辦了一個校董會 負責的人就到處去募捐 當時有600袋的救助面粉 我們村上的群眾說
這個是不是可以變賣 變賣之后把這筆錢也來造房子 “蘆花白迷迷 野鴨滿天飛
十年倒有九年荒”,這是當時黃天蕩村民口口相傳的順口溜。在1937年,黃天蕩村被日本人燒了三千多間住宅,然而千瘡百孔的現(xiàn)實窘境沒有打垮黃天蕩的村民,一群有識之士主動請纓,提倡通過教育改變貧困的現(xiàn)狀。 鄭陸鎮(zhèn)黃天蕩村民
陳煥平:當時之所以氛圍這么高漲 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小部分的有識之士 因為他們都是發(fā)財人家 他能夠念很多書 那么他就考慮到只有通過學文化 學知識 學科學
才能夠改變我們黃天蕩
一窮二白的面貌 原以為只是一時的滿腔熱血,沒想到,恰恰是這所在戰(zhàn)亂中建立起來的學校,用它蒼老的生命培養(yǎng)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學子,在各個行業(yè)中發(fā)揮著光和熱。 鄭陸鎮(zhèn)黃天蕩村民
陳煥平:學校創(chuàng)辦以來可以說桃李滿天下 我們光是醫(yī)生 現(xiàn)在在外面的有五十多個 有的都是專家 首批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有五個 正司級干部有八個 院士有三個
還有其他的教授級的高級工程師 大概有二十幾個
北夏墅中學當年的輝煌,陳煥平至今仍記憶猶新,但是歷史的長河終究會慢慢洗刷掉這些陳舊的往事,北夏墅中學以前的牌匾也在改建中被推翻,舊址還在眼前,但一切已恍如隔世。 北夏墅中學已成舊址,但我們不得不感嘆當初有識之士的先進文學思想,這其中有一位叫許伯清,是清代的秀才,也是三河口高山書院的院長,為黃天蕩村的文化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舊宅就在北夏墅中學舊址的附近,我們一起去看看。
離北夏墅中學舊址不到百米的地方,就是許宅,坐北朝南,是一座硬山造磚石木結(jié)構(gòu)的兩層樓房,樓前三面環(huán)墻,筑有一口天井,形成獨立院落,帶有鮮明的老式建筑特色,但在房屋的第四代主人許武欣看來,卻處處充滿著創(chuàng)新。 許宅第四代主人
許武欣:翻掀沿廊,在清朝是挺時髦的,這樣的做法也不容易做。這個檐叫三重檐,有三層椽子在里面,前面叫出檐小椽,當中也叫長椽,在里面,再到里面是彎椽
望磚,彎是楠木做起來的,楠木不容易變形
能夠彎曲。這個廠叫十八大落地長廠,每一扇門都可以開啟,采光通風。 這座許宅是許武欣的曾祖父許伯清建造的,從1894年到1899年,歷時5年完成,原有房屋四進,從前到后一氣呵成,四周圍墻上的黃石,是從焦溪山上歷經(jīng)萬難運輸過來的,無論是房屋的用材還是規(guī)劃都耗費了心力。 許宅第四代主人
許武欣:當時的情況在這個村上也是標志性建筑 因為它比較高大 那個時候是兩丈三尺六是比較高的樓房 當時我們曾祖父可能有點錢 他是做的高山書院的山長 他又是宗師
現(xiàn)在叫律師 然后幫別人打官司 賺錢 還有他又做醫(yī)生
做三樣事情 許家為北夏墅殷實人家,后裔人丁興旺,包括許武欣的兒子在內(nèi),這座保存尚好的建筑居住過五代人,對于許武欣來說,也是滿載著舊時的回憶。 許宅第四代主人
許武欣:特別是在58年的時候 住了很多人 把它進行重新分隔 還有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 又更進一步分隔 房子有一個小小的破壞 然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后
到改革開放的時候
這個房子就是全部轉(zhuǎn)到我的手里 因為這座舊宅缺少現(xiàn)代設備,許武欣住到35歲之后就沒有再住了,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有著一股執(zhí)念,希望舊宅還能恢復之前的人煙味。為此,他也學習了不少的建筑知識,實地查看了國內(nèi)外不少的老房子,即便感到困難重重,但始終不想放棄。 許宅第四代主人
許武欣:這個房子我也做過方案 要住的舒服還是要進行改造 首先一個是要做的密封 保暖保冷這個要做好 但是做好這個不是容易的 因為我也70歲了
懂事的時候看到這個房子的樣子我是一直記得的
所以想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北夏墅中學已成舊址,卻桃李滿天下,許氏舊宅難以改造,卻無法抹去許氏五代人的兢兢業(yè)業(yè)。我們可以看到在烽火連天的那個時代里,一群有識之士用自己的思想熏陶出了一方人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