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為方言“建檔” 留住鄉(xiāng)音 |
時間:2019-07-10 20:40:57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古稀老人為方言“建檔”
留住鄉(xiāng)音 談及鄉(xiāng)音,有人說,鄉(xiāng)音是小棧房的銅火盆,挨近時冷,遠離時反暖;鄉(xiāng)音是藏在心底的乳名,時刻陪伴著前行的游子;鄉(xiāng)音是醇香濃郁的酒,喝起來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在橫山橋鎮(zhèn)東洲村,有一位古稀老人,花費多年心血為武進方言建檔。一起來認識這位方言傳承人,任德明。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眼末像霍顯,筷末像雨點。嘴末像捗欠,吃起來像軋剪。天氣的兩種現(xiàn)象都包括在里面。眼睛盯好了別人的菜,眼睛不停的看,還有一個筷子呢,這邊夾點那邊夾點,一塊不行兩塊。什么嘴里還沒吃完呢,就開始往嘴里塞,聲音難聽。就是說這種人就是貪吃,吃相難看。 一講到方言,77歲的任德明神采奕奕,在過去八年里,他潛心研究整理武進方言,對鄉(xiāng)音的感情越發(fā)深重。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武進方言土,土得有味道,土得有幽默感,人生悟到很多東西都是他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跟你說十句二十句都要好。第二個是廣,方言的范圍很廣,比如說勒字又可以當名詞,又可以當介詞,七勒纏勒八勒,蒲鞋穿勒襪勒。七搭八搭。蒲鞋怎么能穿在襪子里呢?這個也是我們常州一個勒字的經(jīng)典。還有一個雅,搓麻將背后都是竹子做的,就叫看竹園。還有一個四六不靠,就是天地父母,那個是按照筆畫數(shù)的,就是不靠譜的意思。 1942年,任德明出生于武進橫山橋,初中畢業(yè)后,他就去外地當兵、工作,離開家鄉(xiāng)的日子里,他深切地感受到,鄉(xiāng)音就像一張不用蓋章的介紹信,幫他結交了很多同鄉(xiāng),讓他更快更好地融入生活。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在外面聽到武進話激動,我媽媽說我是體面叫花子,就是出門比較內向,不敢和別人接觸,但是呢,我那個時候顧不得了,聽到聲音我趕緊去溝通,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話的,就寫個名字,我好多朋友就是這樣交下來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1991年,49歲的任德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正因為鄉(xiāng)音難忘,鄉(xiāng)情難卻,他一直有個記錄方言的心愿。而退休后,他被邀請參加無錫一個鎮(zhèn)的地方志編寫工作,期間他有機會閱讀了60多部武進鄉(xiāng)志,其中有很多方言內容,他專門整理了出來,2011年,任德明開始著手編寫《武進方言》。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這幾年,方言興起來了,還有就是我參與甚至編寫鎮(zhèn)志,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啊,通過這個我也開始收集,收集到了有三四本的時候,我說我已經(jīng)到這樣子了,欲罷不能,欲罷不休。 為了加快編寫方言的進度,72歲那年,任德明開始學習電腦操作,報了培訓班,時常打電話向身在無錫的兒子“求教”。有時候電腦壞了,兒子還要奔波上百公里趕回來修。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我兒子給我買的電腦,我看不懂的,去報名以后,我學了三天,我去上課還出了一個洋相,去了以后看我是個老頭坐在里面就叫我走,你送孫子送到這里就回去吧。我還給自己寫了打油詩,年過七旬學電腦,半半六十勿開竅。開弓嘸不回頭箭,賠飯貼工勿懊憦。吃飯錢也是自己賠進去的,但是我不后悔。 開弓沒有回頭箭,但路漫漫其修遠兮,編寫方言的過程可謂波折不斷,先是2012年,他存在電腦里的8萬多字文稿因為電腦故障丟失了,那可是他用“一指禪”一個字一個字敲打出來的,花費了近一年的心血,任德明頓時欲哭無淚。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一開始,進度慢。一天都到不了一頁紙,我沒有學盲打,所以要看了打的,這個習慣也改不了了,但是電腦出故障了,所以我那個時候準備放手的不干了,這個東西又不熟悉,我兒子過來給我恢復了半天也恢復不了,(后來想想)那到20萬字的時候再這樣子怎么辦?后來我一想不能放棄,我就再重新把草稿紙記錄的都拿出來往上面打。 下了另起爐灶的決心后,任德明在電腦操作上的困難也慢慢地克服了,到了2015年小年夜,眼看著文稿即將完成,他卻突發(fā)腦梗住院了。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
2015年的2月17號,我忙了一天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我在想再過一天就要大年初一了,我家里一點都沒打掃,我就從上到下打掃,無錫的那個編輯讓我把稿子送過去,那我弄的差不多了,我就趕稿子趕到12:00的時候,屏幕上的字一個都看不清了,看不清了以后就慢慢暈過去,暈過去我比較清醒的,我就給隔壁鄰居打電話,快點把我送醫(yī)院吧,后來再到無錫看的。 任德明的老伴
韓榮娣:(我在無錫)帶孫子呢,他一個人在家。急么肯定急的,我也沒有辦法。 回憶起那次經(jīng)歷,任德明的老伴韓榮娣還是心有余悸。但她知道,什么也動搖不了任德明對于方言的熱愛和對編書的堅持。所以從那以后,她就決定做好老伴的后勤保障。 任德明的老伴
韓榮娣:我一定會準時燒好飯,讓他五六點鐘吃飯,中午11:30~12:00一定要吃了,一日三頓要安排規(guī)律。中午我說你要下來休息休息了。他有的時候忙著寫也要發(fā)火的,我不去理他。晚上吃完飯我說你一定要出去走走。 老伴的支持給了任德明更大的動力,而在編寫方言的過程中,他覺得,相比體力和電腦操作上的短板,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精準、形象地解釋好方言,這不僅需要博覽群書,每天晚飯后的散步,也成了汲取方言營養(yǎng)的好途徑。 任德明之友
任培春:像板板六十四。做銅錢的時候,那個模板都是六十四個。一模板六十四個,所以那個時候就說板板六十四。就是頂真。那個一般就只有六十四個,也沒有六十三也沒有六十五。 任德明之友
楊荷芬:東邊牛來了,西邊馬來了,我們小時候也是要這么唱的,現(xiàn)在也要失傳了。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還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任德明之友
任聽度:方言要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出來,平常時候想想不到的。這個有的時候是要有條件的。 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夏天,這本由任德明自己編寫,自己校對,自己攝影,自掏腰包的《武進方言》終于出版了。任老第一時間將書贈送給武進圖書館以及所有在收集方言上幫助過他的人。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這本書的第一功臣是我的老伴,她是我的第一讀者。我好多這個語言想出來了,我都問她。她是勤儉節(jié)約的人,這次我花4萬多塊錢,她一句話都沒有說,平時一分錢都要分兩半花的。 目前,任德明已經(jīng)在籌備編寫《武進方言》下冊,他說,如今自己的兒女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孫輩們對于方言都不太了解了,留住方言,就像留住大樹之根,河流之源。 《武進方言》作者
任德明:牢記鄉(xiāng)音,牢記家鄉(xiāng),我女兒看了都哭了,牽動人心。方言在最后都要走向衰亡,這是歷史的必然,這也是不可阻擋的,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向前前進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前進當中也是有東西急急忙忙漏掉了,掉的東西我們值不值當把它撿起來,我想方言就是值得的,你注重和外界交往,但是你的根呢,拖在地上了,你人不能離開這個根。 常州市地方文獻研究會會長
張尚金:我們都講普通話,但是不要忘掉了我們原來常州武進話,他呢就是補了這個缺,就是幫助我們,特別是年輕人中小學生提供了鄉(xiāng)土重要的教材,使我們更加的熱愛家鄉(xiāng),對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一個很大的作用。 鄉(xiāng)音是纏繞在鄉(xiāng)愁上的藤蔓,是故鄉(xiāng)留給我們的無形胎記。年逾古稀的任德明老先生,努力為方言建檔,留住鄉(xiāng)愁,浸潤人心。我們希望他保重身體,期待他的《武進方言》下冊能夠盡快跟大家見面,當然也希望年輕人能發(fā)現(xiàn)方言的魅力,好好保護我們的根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