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爐:工匠造一爐 暖了四代人 |
時間:2019-07-06 20:20:59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
|
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收藏有老物件,它們或充滿時代氣息,或承載著奮斗故事和美好記憶,有的在漸漸消失,有的至今還在使用。老物件祖輩相傳,傳的是親情脈脈。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活連線》推出系列報道《我家的老物件》。今天我們首先去見識一下湖塘的許女士家的暖爐。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大家看這個爐蓋上雕刻的牡丹,那可真是技藝精湛,大國工匠之典范,將雕、鏤、刻、鑲、磨等多種工藝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許映:像這個暖爐在那個時候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它上面有一層雕花,這個雕花大概是一百多年前了吧,上面都是手工的雕花,做得非常精美。 除了爐蓋外,暖爐還有爐身、爐底、提把組成。暖爐,始創(chuàng)于唐朝,興盛于明清,是古代的一種便攜式取暖工具,其中銅制暖爐是暖爐工藝的集大成者。說起許映家的這個暖爐,那可是傳了四代傳下來的,看這工藝,大家尋思著可能是民國初期的寶貝。 許映:我太外婆那時候就有的,等我外婆出嫁的時候,我太外婆就把這個暖爐作為嫁妝給了我外婆,然后到我媽媽出嫁的時候,我外婆又把暖爐給了我媽媽,也是嫁妝,我記憶中我小時候差不多十歲之前,因為那時候家里條件比較差,冬天比較冷,所以小時候都在用這個暖爐 曾幾何時,空調(diào)和取暖器都是想都不敢想的物件,冬日里要是有一暖爐,別提有多幸福了。直到現(xiàn)在,許映家這個暖爐的爐蓋與爐身還是吻合得十分緊密,沒有松動變形的現(xiàn)象。而說起當年使用時如何讓暖爐持續(xù)加溫,爐內(nèi)所裝的燃燒物也特別有講究。 許映:先鋪三分之二的稻殼在里面,然后上面再鋪三分之一的柴灰,我們小時候燒菜燒飯都有灶臺,里面的柴灰可以起到引燃的作用,然后放滿以后把它放家里面,然后到冬天的時候就會比較暖和 許映介紹,制爐大師們就是用手中的一把小錘子,輕敲慢鍛,才打造出如此厚薄均勻、花紋精細的暖爐來,不僅融入大師們的思想境界,也摻雜了歲月的沉淀痕跡,使得暖爐也成為一款名副其實的藝術(shù)品。雖然現(xiàn)在條件好了,暖爐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隔段時間,許映便會將暖爐拿出來整理一番,來回擦拭間,都是美好的回憶。 許映:小時候非常冷的時候,冬天有一個這樣的暖爐是非常驕傲的,因為很多同村的小伙伴都會到我家來,一起取暖,對于我們來講,這樣一個老物件也讓我們回想以前,小時候,外婆太外婆的回憶,我也會好好保存,一代代傳下去。 一個個老物件匯集而成的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我家的老物件》正在持續(xù)征集中,如果你家有啥特別的老物件,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熱線電話是86050111,13912331001,讓我們一起追憶那段舊時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