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360行,行行出狀元”,“英雄不論出身”。從一名技校生,到全國勞動模范、江蘇省制造工匠,一路走來,如何成長為數控加工領域的技能專家?“龍城匠星”系列報道,今天一起走近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的張永潔。
現(xiàn)場
張永潔:這樣對程序運行沒問題是伐? 車間工人:做錯了,要標注一下。 張永潔:就是這個要用括號表示出來。 早上八點半,張永潔上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每個車間里去轉一轉。他所在的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主要從事煉鋼、軋制等設備的生產,產品涉及冶金、石油、電力等重型機械行業(yè)。
現(xiàn)場
張永潔:我們這是在確認一下刀具,因為剛才加工完了以后,看看刀具有沒有磨損,看一看它的狀態(tài),需不需要更換。 1992年,17歲的張永潔考入常州冶金技師學院,1995年畢業(yè)后進入常州冶金機械廠,成為一名銑床操作工,這也是寶菱重工的前身。初到工廠的張永潔,因為年紀輕加之身材瘦小,三班倒的繁重工作讓他有些吃不消,不過辛苦并沒有磨滅張永潔的意志,反而成為開啟他創(chuàng)新之路的一扇大門。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83斤的我,我們的產品當時上了一件80多噸的,我們的軋機牌坊。當時我就想了,如果說硬搞千斤頂,像我這樣的體格,很累。很累的情況下我就想到一個現(xiàn)象:我們的圓球從斜面上往下滾。如果說我這個圓球下滾的過程當中,能夠帶動我們的弓箭能夠平移的話,那我不就很輕松了嘛。 于是,張永潔便展開了實驗,在最開始的時候,要么是弓箭完全不動,要么是突然平移差點發(fā)生意外,在經歷過數次失敗之后,他終于找到了癥結所在。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后來我發(fā)現(xiàn)弓箭下面有個凹坑,就是我這個千斤頂頂了以后,我這個圓棒硬度高于弓箭硬度,弓箭產生了變形。凹坑導致了摩擦力加大,不能順移。當我舉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它克服了這個力的時候,突然之間不受控的情況下,進行了這個平移。后來我也在第一時間找到了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找來一塊跟銷子硬度類似的這個平底,我把它加在弓箭跟銷子中間,加了一個夾層。 這一次的經歷,讓張永潔備受鼓舞,而且他發(fā)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工友都能摸索出一些獨有的技術,可是卻似乎少了點兒什么意識?后來,在一次其他公司來訪的過程中,張永潔才發(fā)現(xiàn),他們少的是專利意識。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寶野的人,安裝設備的,他看到我們的做法,他回去申請了專利。明明是我們用的,他申請了,后來我查了,他總結了就是他的。誰申報是誰的,所以說在這個情況下,我就把自己原來的一些好的做法,一股腦兒的全都包裝提煉總結,一下子我就這個項目里面有三個發(fā)明專利。 1996年,張永潔被公司派往日本三菱重工學習深造,這時他第一次接觸到數控機床,這對于當時每天都要在機床上手工作業(yè)的張永潔來說,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我們至少落后他們20年,96年的時候,他們已經有這樣的數控,數字化加工,相當厲害了。我一定要把這個學好,老廠長說了,他就看好我。那我肯定也要對得起公司。 學習之后,更重要的便是傳承。2009年8月,公司組建成立“張永潔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現(xiàn)有專業(yè)編程技術人員17名。截止目前,工作室已累計申報專利10多項,取得授權發(fā)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項,成為企業(yè)推進降本增效的重要平臺。張永潔也在2010年獲評全國勞動模范、2015年獲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成為公司技能專家。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出來以后思想上有個轉變,想去總結,想去提煉,然后把自己的一些技術技能,想通過自己的一些表述,讓更多的人來接受。相當于打造一個平臺,讓我后面的徒弟啊,在這個平臺上有一個新的突破,讓他們有一個發(fā)展的舞臺。 操作大型龍門數控銑床,是機械企業(yè)最具技術含量的工種之一,張永潔的徒弟林青已經在這臺銑床上干了七年。師徒倆只要一碰面,討論的話題,往往離不開“刀具加工角度、數控編程技巧”等專業(yè)技術。對于林青來說,師傅教的不只是技術,對他感染更深的身上那份刻苦鉆研的工匠精神。 現(xiàn)場
張永潔:設這個零件的一個坐標,所有的加工程序,都必須按照坐標原點編制程序進行加工,所以說這個坐標設的不對的話,那就會導致我們加工產生偏移。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大型數控龍門銑操作工
林青:要求操作工要很強的專業(yè)技能,能控制產品的質量啊,設備的安全啊。做事情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干,學東西不能說覺得我會了,學的不精。 如今的寶菱重工有八十多臺數控機床,而操作工的數量卻依舊是編程人員的十余倍。產能過剩是當今大環(huán)境下,所有重工業(yè)企業(yè)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難道轉型就意味著一線操作工將再一次面臨下崗?張永潔是個酷愛思考的人,深知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讓一部分操作工,轉變成我們的編程人員,就是我們一個操作工,要操作兩到三臺設備,就是說你敢于要挑戰(zhàn)自己,你要向高端進軍。將來的人是越來越少,但是所有的動作必須要靠我們人去完成,機器也要靠我們人來編程來完成,所以說你們現(xiàn)在是學技術,將來我們還要往智能這一塊發(fā)展。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全國勞模
張永潔:未來我想打造我們寶菱的一個智能制造的一個虛擬加工的團隊,讓他們接受更新的事物,包括我們跟常高技的合作,一些課程我們把他們老師請過來,對我們進行授課。同時把這個工作室,現(xiàn)在是江蘇省的,要把它打造成全國的勞模先進工作室也好,智能大師工作室也好,你這個平臺上升了以后,接觸的事物會更多,接觸的人也好,事也好,層次不一樣,我的觀念在改變,帶動他們在平臺,跟著我進行一個完整的提升。 記者感言:這一次采訪,張永潔身上那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給我很大觸動。從技工到數控,再從智能制造到虛擬加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張永潔每一步都能緊跟時代的腳步??萍紱_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工業(yè)如是,傳媒亦如是。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傳統(tǒng)媒體如何加強自身優(yōu)勢,立于不敗之地,如何變,如何通,如何久,我們需要思考的有很多很多。 此次采訪,張永潔身上那種刻苦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給我們記者很大觸動。從技工到數控,再從智能制造到虛擬加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張永潔每一步都能緊跟時代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