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常州市救助站幫助一位在外流浪的男子找到了家人,這找人的過程之前堅持了十年,卻沒有結果,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短短幾個小時就實現了。
現場:常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員與流浪人員曉東交流
曉東出生于1986年,2007年4月24日,他只身一人出現在了鄭陸街頭,因為有智力殘疾,路人報警后,鄭陸派出所的民警把他送到了常州市救助站,在這十年里,為了幫他找到家人,救助站嘗試了各種途徑和辦法,而他也被安置在了常州市福利院。
同期聲:常州市救助站管理科科長 黃繼忠:因為他說不清楚地址,我們只能憑口音判斷,也帶著他到鄭陸那邊找過,后來還去過江陰那邊,但是一直沒有找到。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去年,2016年7月4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和今日頭條網絡平臺簽署合作尋親協議,由今日頭條通過精準的地域推送技術,把來自全國各地救助站的尋親信息推送給用戶,而常州市救助站也把曉東的信息發(fā)到后臺,短短幾個小時之后,他的家人就打來了電話。
同期聲:常州市救助站救助科科長 謝磊:發(fā)送之后呢,家人看到了信息,主動與我們聯系。
記者從常州市救助站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救助站共救助986人,其中90%是能說清家庭地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會在兩三天內幫助他們找到家人并實現返鄉(xiāng),剩下10%則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礙、或者是聾啞人,由于無法提供有效地址信息,找到家人的難度很大,但是現在通過今日頭條平臺實現精準推送,尋求的幾率大大提高。
同期聲:常州市救助站管理科科長 黃繼忠:通過今日頭條能精準推送到某個區(qū)域,比如口音像貴州的,就能推送給貴州的用戶。
同期聲:常州市救助站救助科科長 謝磊:去年以來,我們在網上發(fā)布了20個流浪人員信息,其中有12個都找到了家人,以前一個疑難流浪人員可能平均下來要一個禮拜才能找到家人,現在通過今日頭條平均五個小時就能找到了。
通過互聯網+渠道,對流浪乞討人員實現精準救助,不僅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而且也能盡早幫助他們與家人團聚,科技的進步令人鼓舞,救助工作的創(chuàng)新也值得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