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相尚未普及的時代里,老人年紀大了,子孫后代一般會選擇為他們畫一張?zhí)烤?。等到陰陽兩隔,瞻仰炭精畫就成為對先輩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扇缃癜。瑪?shù)碼時代已經(jīng)到來,炭精畫“盛景”不再,連畫師也難覓蹤跡,在這種情況下,一位85后女孩陶通卻主動開始學習這門老技藝,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一起來看今天的生活超視。
腳步匆匆,車輪滾滾,不知不覺中,城市生活開始變得喧囂和浮躁,但即便如此,每個人都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一片凈土,讓心靈扎根。
這些都是85后女孩陶通的炭精畫作品,只要一有空,她就會在公園或景點安靜地坐上半天,沉浸在黑與白的世界里,身邊的人或駐足,或來往,仿佛都與她無關(guān)。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南京也會去很多 上海的一些老街也會去 不光是常州 那是前年吧 我去南京的雞鳴寺 正好一個下雨天 然后雞鳴寺里面有一個荷花池 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然后就創(chuàng)作了一幅荷花的作品。
中國炭精畫,也叫“炭畫”、“炭像”,是傳統(tǒng)的民間美術(shù)之一,它最大的特點是細膩動人、層次豐富、永不褪色。這個小小的工作室屬于陶通,她和師傅葉耀泉經(jīng)常在這里討論創(chuàng)作,而他們,恐怕已經(jīng)是這個城市僅有的炭精畫堅守者了。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古時候是通過那種燒制的煤油燈 它燒的時間久之后 煤油燈下面 輕輕地用小刀刮下來 會有一層灰色的粉 那個就是炭 那我們把它磨成粉狀 那就是精細。
炭精畫的名字由此而來,而其實啊,用炭作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用燃燒過的木炭畫符號傳達信息,發(fā)展到唐朝時,炭精肖像畫已經(jīng)是畫家的一門必修課程,通過九宮格的繪畫方式,能夠非常好地還原人像,之后呢,這門技藝也開始發(fā)揚光大。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元明清時期出現(xiàn)一些畫匠 他們更多是以謀生為主 到了乾隆年間 開始慢慢編著一些書籍 具體把炭精畫的技法要點記錄在史冊 到了辛亥革命時期 炭精畫就發(fā)展到很興盛的一個階段 齊白石 徐悲鴻大師都曾畫過炭精畫。
在攝影技術(shù)還沒有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時代里,炭精畫成為人們留住影像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可如今呢,這門技藝卻漸漸被數(shù)碼和印刷代替,年輕人了解得也是越來越少了,那陶通為什么還要選擇學習這門被人冷落的技藝呢,這還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小時候大概五歲的時候 父母覺得我畫畫上面還是挺喜歡 挺坐得住的 然后當時找了一個會畫畫的老師 然后我的師傅他本身就是祖?zhèn)鞯奶烤嬍炙嚾?小時候看的時候 就覺得很驚嘆 覺得好像啊
雖然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但是炭精畫的魅力卻將小陶通折服了,此后呢,她還學習過素描、國畫,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她越來越覺得自己有責任將炭精畫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細一點的毛筆 一開始蘸著炭粉 它是輕輕地在粉里面左右蘸取一下 然后在紙上 把一些浮粉給輕輕地處理 然后在上色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不停地換 根據(jù)你的要求 換一些寬一點的排筆或者特制的其它形狀的毛筆 大面積地上色。
別看現(xiàn)在陶通不管是畫肖像還是建筑都是得心應(yīng)手,其實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她也苦惱了很長時間,首先啊,這炭粉很臟,女孩子一時不太適應(yīng),另外呢,和傳統(tǒng)的國畫相比,炭精畫的技法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呢,都只能靠日積月累的摸索,特別考驗一個人的耐心。當然了,年輕人畫炭精畫,也有新的想法,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陶通就專門以青果巷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一組建筑類作品,展出之后獲得好評??伤?,并不滿足于此。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原來是畫他的頭像 或者一些過輩人的遺像這個概念 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接受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那可能彩色的更能讓大眾接受。
陶通想到了西方繪畫元素中的色粉,能不能把色粉當成炭精一樣用于繪制,呈現(xiàn)出來的又會是什么樣的效果呢?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彩色的呢 它相對不容易把握的就是如果蘸取黑色的地方 它不停地換顏色 顏色相互影響 然后會有一些臟 或者效果沒有理想的那種表現(xiàn) 那我就想象一下怎么把它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 加一些底色 那以前的瑕疵就會覆蓋住。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紅梅公園 青楓公園 紫荊公園都做過一些花卉展 用炭精畫去畫一些梅花 月季花 還有一些菊花 有人說有點像工筆 有點像國畫 水彩水粉 都有人這樣講過 炭精畫感覺它表現(xiàn)是很豐富的
如今呢,陶通開了繪畫班,教孩子畫畫,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工作室的基本運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擴大炭精畫的接受人群,讓這門技藝得到傳承。而和70多歲的師傅想法不同,她更愿意創(chuàng)新,也在追求炭精畫在新時代的新表現(xiàn)。
同期聲:炭精畫師 陶通:我們常州就有很多非遺的項目 在年輕一代來講 我覺得我的想法 傳承的更多的是老一輩技藝者的一些工匠精神 是我們必須所堅持的 然后我們傳承的是什么 是在老一輩的基礎(chǔ)上做一些創(chuàng)新 融入一些我們年輕人的思想。
很多傳統(tǒng)技藝都像炭精畫一樣面臨失傳的窘境,但只要有陶通和其他的年輕人在堅持,未來就有希望,而通過創(chuàng)新不斷挖掘傳統(tǒng)藝術(shù)在新時代的活力,也是傳承的關(guān)鍵,希望他們能繼續(xù)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