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收藏,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xué)問,有人愛好收集郵票,有人收集糧票,有人收集鈔票,有人收集車票。在經(jīng)開區(qū)戚墅堰街道花溪社區(qū),有這么一位收藏愛好者,他叫張漢明,獨愛收藏景點門票,30多年來,他收集的門票已經(jīng)有七千多張,是個不折不扣的“門票達人”。今天的生活超視,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他。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這個是西藏的桑耶寺,這個材質(zhì)是塑料的,比較特別,而且他這個裝幀比較高檔,都是描金的,而且他這個花邊都是描金的,所以拿在手上給人家一看就是莊重肅穆 。
配音:張漢明今年65歲,是戚機廠的一名退休職工,而說到他和門票的結(jié)緣,還得從上個世紀70年代說起。1975年,張漢明作為第一批工農(nóng)兵學(xué)員進入戚機廠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經(jīng)常要出差到全國各地的鐵路單位學(xué)習(xí),再加上自己本身愛好旅游,所以趁著這個機會,他經(jīng)常會利用出差的空余時間去自費旅行。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因為我有一個條件,我是鐵路職工的子女,我們戚機廠那個時候有(坐火車)免票。。。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到會弄到這么多門票,那個時候喜歡那個皮夾子,日記本,回來后就往里面一放,時間長有的時候都弄丟了,其實那個時候,還不是真正的有心。 配音:這樣下來,張漢明基本上每年都能跑數(shù)十個城市,每次參觀完景區(qū)景點后,細心的他都不忘把門票收起來。30多年來,由南到北,從東到西,張漢明的足跡可以說是遍布祖國各地。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這個都是我到過的地方,這個是泰山,這個是烈士陵園,這個是南開大學(xué),到總理鄧穎超的紀念館 這是杭州西湖的,這是青島嶗山的。。。還有這個九曲十八彎,不上泰山非好漢,到了那一定要步行,但是你要有毅力,沒有毅力是不行的,所以通過這種旅游,也是能鍛煉人的意志,體力和體魄。
配音:現(xiàn)如今,張漢明家里總共收集了7000多張門票,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他自己去過的地方,也有他通過券友,互相調(diào)劑串換來的,還有一些是親戚、朋友送給他的。在他看來,這些門票不只是游覽名山大川的憑證,其實在每一張門票的背后,都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科學(xué)信息,更是一個地方、景區(qū)文化的濃縮。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丹頂鶴的故鄉(xiāng)我去了三次,那個地方有一首歌,有一個姑娘來到了這里,她就是齊齊哈爾的姑娘24歲,但是她為了尋找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跌倒那個沼澤里,不會游泳死掉了,如果我下次去的話,我一定要到她的墳頭上獻一束花,因為她是為人和自然的平衡作出犧牲的。。所以這個教育學(xué)生,教育友人,是非常好的,所以到了那后,我就要把這個門票收起來。
配音:而在這么多景點門票中,張漢明最寶貝的還是這套瞿秋白故居套票。2001年,他打聽到一位門券收藏老師的珍藏品中有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故居套票,存世量十分稀少,在交流品市場根本沒有銷售。經(jīng)過千方百計的多次聯(lián)系,兩次登門拜訪這位老者后,對方終于被張漢明的誠意感動,平價讓出這套珍貴的門券。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瞿秋白這一套套票,你看多漂亮,它這個叫折版,就是四張連在一起的折版。。就是一本書,這16張的套票看下來,不是認識了瞿秋白嗎?他當時革命的時候,也正當時30多歲的時候,他為的是什么,為的是民,為的是權(quán),你看這句是經(jīng)典的為大家辟一條光明路的,這也是我們后人需要向他學(xué)習(xí)的,所以我認為這一套票是常州出的最好的門票。 配音:在張漢明看來,收藏旅游景點門票不在于數(shù)量多,而在于質(zhì)量精。但是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為了整理好這些門票,張漢明看了很多有關(guān)收藏、人文、地理方面的書籍,由于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專門的老師,所有的整理工作都要自己慢慢摸索。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將這些門票裝幀成冊,先后建立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省市級重點風景名勝、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史、中國歷代名人故居、中國帝王陵墓等30多本分類“門券書”。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收藏這個工作,我是這樣一個概念。。他是收購員,你還要當研究員。。如果你不研究,東西到了你家里,就是一個倉庫保管員,沒有把它升華,沒有把它提升成為一種文化藝術(shù)歷史人文的載體,展現(xiàn)給社會,展現(xiàn)給人們。。。歸類也是自己學(xué)識的升華,是對中國的人文歷史典故的再學(xué)習(xí)。
配音:收藏門票這么多年,張漢明感觸最深的就是如今的門票越來越貴,但也越來越缺失特色。他收藏的上世紀50年代的門票中,最便宜的一張只要幾分錢,同一景點,如今的門票已逼近300元。不過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收藏一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門票,因為那時的設(shè)計者肯在一張小小的門票上花心思,而現(xiàn)在的旅游景點,大多是把景區(qū)照片直接印在門票上,甚至用 PS過的圖片,天特別藍、水特別綠,看似漂亮之極,但審美價值卻大不如前。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50年代的門票只有兩三分,那個時候的門票是很有民族文化和我們歷史人文的味道的,就是古樸、簡潔?!,F(xiàn)在導(dǎo)入商品經(jīng)濟這個概念以后,就把我們門票的收藏內(nèi)涵相對來說貶低了。后面很多多是旅游公司的廣告,沒有以前精致了。 配音:盡管收集門票費時費力,但張漢明卻樂在其中。他覺得,門票收藏是對歷史和地理等文化知識的積累和鞏固,了解每張門票的歷史文化背景,能夠讓自己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浸潤心靈。在他心里,一直有個小目標,就是要辦一次門票專題展,來尋覓更多志同道合的票友。
同期聲:門票達人 張漢明 就是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準備搞一個貼板宣傳展覽,這個東西應(yīng)該讓小朋友,學(xué)生市民看看,能夠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家鄉(xiāng),愛我們的文化,這是我收藏的歸宿。 演播室:小小門票,大千世界。張漢明說,自己收藏的不僅僅是門票,而是一片片風景,更是一份份雋永的回憶,這也許就是門票收藏的魅力所在吧。
|